2021年06月06日

京西·观雲台|理想人居篇
院与山河 共春秋





居于山水之间,从来都是最理想的人居形式。

中国人向往的居住之道,在于显与隐之间的藏,如孔子的中庸之道,如居半山。于半山坐看人生风云,观山河生长、花开花谢,因循四季,可探寻每一场生命的本源与归处。

京西·观雲台,一种人生的浓与淡兼具的山居酣梦,逐渐揭晓京西半山……


与山共生 人居最好的形式

座山,牵动一城的向往。

理想的住所第一个条件是:

房子要依山而建,有水、有土、有植物。

逐山而居,是人们一直探索的理想居住方式。往往依山傍水,是世界通行的顶级身份表征。从美国比弗利山庄到香港半山居所,城市难得的半山居址,更意味着稀缺、财富与收藏级,是人居最高形式,亦是快时代下赋予“美好人生”的至高表达。


四季为路 感山时知真意

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。

理想的住所第二个条件:

使人住在里面,能感知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变化。
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;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这是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日常。在半山,生活是关于身体、关乎心灵的,是居住的本质亦是精神安顿之所。

在整个半山园区营造中,京西·观雲台遵循一切设计,顺山而为、以人为本的理念。园区以山为脉,以背靠高山的大门为起点,开启了一场向内探寻的精神旅程。

望山、闻山、寻山、踱山、归山,五重归家之礼,更像一场向山的朝拜仪式。步随半山上,心逐白云归,每一种经历都是与自己的重新遇见。从城市归来,驱车缓缓而上,或挽着家人信步漫游,穿越稳如山岳的高门,或驻足逾10米巨尺高云天飞瀑,或踱步九曲花街,采撷一抹闲云潭影的悠闲,步转之间,饮风、观雲,于此可感知四季的脚步,领会内心的富足。

理想的山居,是每天、每月、每个季节不同的晨光熹微,生命所呈现出的不同自然状态。与家人,心守一方天赐灵犀之地,于山水之间对慢的意义顿悟了然。


半山一院 把生活过成诗

院外是山,院内是生活。

理想的住所第三个条件是:

就是人与人之间能自由地交流。

人在山间,会记起季节;人在院间,方能感受到诗意。

院落,承载了城市人大部分的向往与记忆。早晨起来,向院子一坐,泡一杯茶,看一看山色,观云飞雾散,听一听鸟莺的飞声,便觉得没有辜负这一整天的美意。时间在山院,是一阵风吹过,或是片片花香落地……随处一抹闲趣,总能触发极富诗意的生活。

回到京西·观雲台,回到半山院子里,或养一方花圃,练练瑜伽健身,或于树下觅寻童趣,无论老人、太太还是小孩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乐子。先生于此,偶尔可以读到老舍丹柿院中的春秋与冬夏,享一方岁月清闲。

京西·观雲台户户阔尺观山,充分释放着山居日常生活的本真。从院落归入室内,一处大面宽聚厅空间,往往可为几代人留下更多高质的陪伴,为家人珍存越来越丰富的美好记忆。通透的布局,让山间清风亦能自由往来,人与自然、空气、阳光随时可亲密对话。

宽阔的院落外围,层层山岳的包裹令人安心。院落之内,有天、有地、有生活。在这里,总觉得人生很长,山河美好。